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宁夏故事
才聚宁夏|朱金忠:情牵枸杞育良种
2025-11-19 08:00:58   
2025-11-19 08:00:58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“以前种枸杞,老品种退化快、病虫害多,忙活一年亩产也就两百多公斤。”11月13日,看着自家地里最后一茬挂满枝头的枸杞鲜果陆续收获,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农户聂学成感慨道:“现在学会了科学种植技术,种植的‘杞鑫’系列新品种不仅品质高,而且产量高!”

  今年10月20日,中宁枸杞首次跻身全国地理标志综合价值50强。随着枸杞产业的壮大,在中宁县这片被黄河水滋养的沃土上,朱金忠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乡亲熟知。这位深耕枸杞产业十余载的全国林草乡土专家、自治区劳动模范,从普通农技人员起步,始终盯着枸杞产业的“痛点”发力。“早些年,中宁枸杞虽有名气,但传统品种抗性不足、性状不稳定,加上种植技术落后,产业发展步伐一直没跟上。”朱金忠回忆,当时不少农户因品种不佳、销路不畅,纷纷放弃种植。看着成片撂荒的枸杞园,他暗下决心要攻克枸杞种业“芯片”难题。

  为了培育优新品种,朱金忠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地头,白天顶着烈日观察枸杞生长习性,晚上查阅资料、记录数据,摸索“有性繁殖+无性繁殖”相结合的创新育种技术。经过不懈努力,团队终于选育出“杞鑫”系列8个优新品种,其中“杞鑫1号”获评自治区林木良种,7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红、黄、紫、黑等七彩枸杞的诞生,不仅观赏性强,活性成分含量更高,让农户经济效益直接提升40%以上。截至目前,团队已申报专利20余项,构建起全链条技术体系,让“中宁枸杞”从“好品质”升级为“好品种”。

  “企业发展的根基在农村,农民富裕才是真的富裕。”朱金忠始终记得自己的乡土情怀。针对农户缺技术、缺销路、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,他创新推行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累计流转土地6000余亩,其中3000余亩用于种质资源保护,3000余亩建成高效种植基地。“我们不仅给农户提供优质种苗,还派技术人员全程指导,收购时给出保底价格,让大家种得放心、卖得安心。”朱金忠说。近3年来,基地年平均用工9万余人次,发放劳务工资超1000万元,支付土地流转费300余万元,带动5个乡镇20多个村的脱贫户、监测户稳定就业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萌)

【编辑】:王小梅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